中医医学认为,甲状腺功能亢进多因肝郁火伏,以致激动肝火,或情志内伤,肝气郁结而引发。其发病机理与经、孕、产、乳等生理功能失调及体质因素等一定关系,体内阴阳乘戾,气滞痰凝,壅结颈前导致基本病变,若迁延日久,引起血脉瘀阻则由气、痰、瘀三者合而交结为患。本病初起多实,病久则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。
初发病时多数是因气机郁滞、痰气凝结于颈前而致病,或者是由于肝火亢盛、瘀血阻滞而致病,这些多为实证;久病不愈也就转变成气虚、阴虚、气阴两虚等证。根据甲亢病的病理变化是以气为先,也就是由气滞、痰凝、血瘀、肝火、直到阴虚,而这一病理变化又涉及到肝、心、肾、脾等脏器。
在治疗上从疏肝解郁、理气化痰、活血祛瘀的同时,注重滋阴养血和补益元气,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,恢复机体各个系统的正常功能,尤其是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,只有这样才能巩固疗效,标本兼治。
而艾灸可以舒经活血、调和营卫、疏肝理气、滋阴补阳、调节气血、增强机体免疫力等,是治疗甲亢的不错选择。
取穴:大椎、风池、中脘、神阙、关元、肾俞、膻中、肝俞、太冲、神门。
灸法:可用艾灸灸至皮肤红润发热自感舒适为度。
艾灸时间:初期,艾灸一周休息1天,每天1次,每次每个穴位5-30分钟。如果有好转,可以一周艾灸3-4次,每次每穴5-30分钟。
另外,建议每晚用艾草泡脚,补充气血,疏通经络,也能放松一天的疲惫,让晚上睡得更好。水温在45度左右。泡至身体微微出汗为度。然后按摩足部穴位(涌泉穴、太溪穴、太冲穴等)。
▌艾灸早知道
✓ 艾灸时要做好保暖,避免施灸部位着凉;
✓ 艾灸前后要喝一杯温水,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;
✓ 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,2小时内不要洗澡;
✓ 灸后不要吃寒凉饮料、水果和海鲜;
✓ 饭后1小时不宜艾灸;女性经期不宜艾灸;
✓ 过饥、过饱、醉酒、大恐、大怒、大渴状态下不宜艾灸;
✓ 灸后若有余艾,要用熄灭筒彻底熄灭或放入罐中盖严熄灭;
✓ 灸后若出现极大不适或病情加重,请前往医院辩证施治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咨询以下病症艾灸方法:
颈椎病、肩周炎、腰椎间盘突出、鼻炎、便秘、腰肌劳损、坐骨神经痛、风湿性关节炎、痛风、骨质疏松、网球肘、腱鞘炎、足跟痛、老寒腿、落枕;
高血压、低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冠心病、脑血栓、脑动脉硬化、面瘫、抑郁症;
鼻炎、咽炎、耳聋耳鸣、牙痛、眼睛干涩、近视、白内障、飞蚊症;
消化不良、结肠炎、慢性结肠炎、胃炎(胃痛 胃酸 胃溃疡)、胃寒、胃下垂、胃十二指肠溃疡、阑尾炎、便秘、痔疮;
阴道炎、月经不调、痛经、闭经、崩漏、产后少乳、不孕症、子宫肌瘤、乳腺增生、宫寒、盆腔炎、宫颈炎、白带异常、尿道炎、乳腺炎、卵巢囊肿、输卵管炎、外阴瘙痒;
美容、黄雀斑、减肥、丰胸、狐臭、口臭、灰指甲、早老性白发、豆豆;
阳痿早泄、前列腺炎、肾虚、阴囊湿疹、精液不液化、附睾炎、精索静脉曲张;
中风、失眠、神经衰弱、面瘫、癫痫;
尿潴留、尿失禁、尿道炎、膀胱炎、肾盂肾炎、肾炎;
小儿遗尿、小儿腮腺炎、小儿百日咳、小儿泄泻、小儿惊风、小儿夜啼、小儿疳积、小儿疝气;;胰腺炎、静脉曲张、肺气肿、头痛、改善微循环、体虚多汗、甲亢、口腔溃疡、上火
灸后若出现极大不适或病情加重,请前往医院辩证施治。
提示:本文仅供学习参考,不构成灸疗建议,务必在当地医院医生指导下辩证施治。
下一篇:肺结核的艾灸疗法